從新中國到新時代:民族複興與自信的必由之路

2019061015:31

  從新中國到新時代:民族複興與自信的必由之路

  新時期:富起來的自信

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曆史轉折點,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曆史時期。由於近代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,由於長期的動蕩和戰爭,我們國家軟弱無力,民眾極度尷尬。在改革開放之前,人們的生活仍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態,而且沒有全面解決溫飽問題。致富是改變經濟和文化的落後。首先,它是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生存之道,然後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。

  新時代使我們逐漸富裕起來。鄧小平最具象征意義的話語是“貧窮不是社會主義”。鄧小平在理論上糾正了他對“富”的偏見,明確了他對“富”的追求:“共產主義不窮,社會主義不窮”;“貧窮不是社會主義,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”。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改革開放初期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.7萬億元,年均實際增長9.5%。如今,我國主要農產品已躍居世界前列,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。習近平總書記自豪地指出:“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、最大制造國、最大商品貿易國、第二大商品消費國和第二大外資流入國。中國的外彙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。中國人民在走向富強的道路上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。”

  為計劃報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大學學費的預算方案,讓同學能作好充足準備。大學同時設有多項非本地生獎學金計劃,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、課外活動,或社會服務表現等條件而頒發。

  在人民生活中,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71元增加到2.6萬元。全國貧困人口減少7.4億,貧困率下降94.4個百分點。”曾使人們的生活不可或缺的糧票、布票、肉票、魚票、油票、豆腐票、副食書券、工業券等門票先後進入曆史博物館。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,例如饑餓、缺乏食物和衣服以及生活在貧困之中,普遍已經消失。當然,對於中國來說,致富還不是過去的事,但當我們致富的時候,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整體水平,集中精力解決共同富裕的問題。

  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,豐富了新時代的繁榮。毛澤東曾提出“以蘇為主”,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。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曆史經驗的基礎上,鄧小平在“什么是社會主義,怎樣建設社會主義”問題上進行了新的思路和實踐。他第一次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問題。發展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,成功地開辟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。

  如果我們著眼於一個國家的道路,我們最終將以發展成就為定論。在今天的中國,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,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顯著增強,人民心情蓬勃發展,發展日新月異,社會活力迸發,國際地位明顯提高。巧妙地改進了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根本原因是我們能夠創造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,走出正確的道路”。毫無疑問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光榮道路。

相關文章:

以紅色家風涵育時代新人

新時期教育的根本出發點

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

充分發揮黨的教育史的作用

從新中國到新時代:民族複興之路的信心